這年頭,要說網紅企業(yè)家,除了小米雷軍,就是胖東來的老板于東來了。
就在幾天前,于東來一紙訴狀,把某博主和自己送到了熱搜榜——實際上,這兩年于東來無論說什么,都會成為網絡話題,并且得到網友的一致擁護。
難怪也有人說,上一個這么被“神化”的河南人,可能要數岳飛“岳將軍”了。
而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,地域流量大戰(zhàn)的最終贏家,也是屬于河南。
5天假期,河南全省接待游客6450.3萬人次,旅游收入達371.1億元,僅從接待游客量來看是廣東的1.4倍,四川的1.5倍,位列全國第一。
事實上,河南,不止火在這個五一。
過去一年里,這個中原大省的存在感都十分強。從被網友們戲稱為“土味大省”到胖東來、蜜雪冰城等商業(yè)頂流接連出圈,再到開封王婆引發(fā)的旅游熱、比亞迪落戶鄭州帶動的新產業(yè)熱......
河南,變了——成了區(qū)域觀察者的一致共識。
但看似拿了爽文劇本,河南的產業(yè)變革并非是一場偶然的逆襲,而是步步為營的艱難轉型。
河南是如何崛起的?關鍵密碼是什么?
上個月,我們奔赴鄭州、許昌等地實地調研,發(fā)現了這個中原大省的轉型密碼。
從富士康到“新三象”
如果要在半天之內了解河南,年輕的旅行特種兵們會選擇兩個地點——鄭州和許昌。
從鄭州東站下來,步行大約五分鐘,隔著馬路就能看見這個被各地網友稱為新頂流的打卡點——蜜雪全球總部旗艦店。
4月底的一個工作日中午,我來到這里,人流依然不減。
一位當地研學團負責人告訴我,蜜雪已成為河南繼胖東來之后的第二個目的地了,他們開發(fā)的蜜雪研學課程幾期下來的銷售都十分火爆。
在這里,你能看見一個很不一樣的“雪王”。
分區(qū)設計的偌大體驗店,擠滿了打卡和排隊的人群,門口坐著小憩的游客和穿著“越努力越幸運”黑色文化衫的蜜雪員工,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對照。
參觀完雪王總部后,從鄭州東站,坐上直達高鐵,只要不到半小時,就能來到河南的另一個商業(yè)坐標——許昌胖東來。
在這里,許昌政府貼心地設置了胖東來專線,甚至在公交車的線路圖,也特別用綠色圈出胖東來。
蜜雪冰城和胖東來只是河南出圈企業(yè)的一角。
如果你關注這些年的明星消費企業(yè),衛(wèi)龍、鍋圈食匯、巴奴火鍋,他們的創(chuàng)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。
財經作家秦朔曾把胖東來、蜜雪冰城、泡泡瑪特稱為“河南三頭象”,“象”源自古老的中原文明,河南的簡稱“豫”字形意為“我牽著一頭象”。
秦朔說這三家企業(yè)帶給他的啟示是,“消費做好了,真的是一門好生意?!?/span>
但如果將時間撥回幾十年前,河南產業(yè)標簽還并非是消費,而是外貿。
提到河南的外貿,就不得不提到富士康。
2010年,富士康計劃從深圳搬遷至內地,但這家代工巨頭起初對河南并不感興趣,因為選擇太多了。
彼時,包括河北、天津、山東等諸多內地省份,都加入這場“爭奪富士康”的產業(yè)競爭,頂著傳統農業(yè)大省標簽的河南,并不占優(yōu)勢。
在外界看來,富士康最終落戶河南是一場沒想到的偶然,但實際上河南人自己知道,他們拼盡了全力——從“省長工程”、稅收政策再到土地供應資源,鄭州為了富士康自上而下一路開綠燈,甚至早在2007年,鄭州政府就成立了一個級別很高的領導小組,三年來一直與富士康頻繁接觸。
2010年,富士康和郭臺銘終于前往鄭州考察。
據當時前往深圳參與談判的官員回憶:“當時,富士康的事情就是唯一的工作,我們就住在龍華?!睘榱私o富士康準備廠房,鄭州用16天干完了32天的活,24小時連軸轉。
落戶河南的富士康也很給力——河南在2012年一舉成為中部外貿第一省,全球每七部手機,就有一部產自鄭州。
據河南省政府2023年1月發(fā)布的消息,富士康進出口額約占河南進出口總額60%,占鄭州市進出口總額80%,在濟源、鶴壁、周口等地富士康又建立了科技園區(qū),累計培養(yǎng)了熟練的產業(yè)工人超350萬人,帶動200余家產業(yè)鏈上下游企業(yè)入駐鄭州航空港區(qū),鄭州也被送了個“蘋果城”的稱號。
富士康一舉拉動了鄭州產業(yè)結構的轉型,電子信息產業(yè)成為鄭州的“1號產業(yè)”,2011年至2021年,鄭州電子信息產業(yè)規(guī)模實現了“10年25倍”的跨越。
但代工畢竟是代工,賺得是組裝廠的辛苦錢,河南也逐漸意識到“富士康依賴癥”的危機,開始有意識地引入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新企業(yè),著力培育和強化新產業(yè)鏈集群。
于是,這些年在河南政府的統計月報和年報里,除了電子信息外,新能源汽車、生物醫(yī)藥、工業(yè)機器人等新興產業(yè)逐漸成為被提及的高頻詞。
新興產業(yè)崛起的另一面,河南經濟的破局其實一直有一條暗線——新商業(yè)和新消費。
除了近年來崛起的“新消費象群”外,一組數據可以印證消費之于河南的關鍵意義——
2024年,河南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億人次、旅游綜合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;
河南第三產業(yè)成為主力,產業(yè)增加值持續(xù)增長,2024年占GDP比重超五成;
2024年,河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.76萬億元,增長6.1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.4%,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;
2024年,有14個商業(yè)地產項目落地河南,有269家品牌首店選擇落地鄭州,創(chuàng)近五年首店新紀錄。
一個問題也浮出水面:為什么“消費”成為了河南的關鍵詞?
“消費”為什么是河南的關鍵詞?
將這一問題拋給當地人,“河南掙錢,河南花”是多數人的答案。
但如果翻開河南政府工作報告,河南已連續(xù)兩年對“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”作出專門部署,期望從地理樞紐轉型為旅游樞紐、消費樞紐等現代服務業(yè)發(fā)展。
今年河南政府工作報告還特別提到:
“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足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”。
不久前,河南省委書記劉寧還輕車簡從逛起了夜市,省會鄭州則在今年3月立下了“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”的flag。
以消費拉動區(qū)域經濟破局,是很多省份擺在臺面上的明牌,但河南在明牌之外,一直在偷偷下“暗棋”。
我在鄭州和許昌調研發(fā)現,在商業(yè)生態(tài)上,河南本身就有著產業(yè)稟賦,消費生態(tài)一直很活躍。
河南既是人口大省,也是地理樞紐中心。在胖東來出圈前,在很多河南人印象中,最好逛的商場是鄭州的亞細亞。
在20世紀90年代初,一句“中原之行哪里去?鄭州亞細亞!”的廣告語讓二七廣場的亞細亞紅極一時。
在那個“買貨看柜員臉色”的年代里,亞細亞就已參考國外商城的營銷模式,不僅在全國首推缺貨登記服務、售后配送服務和兒童托管服務,還創(chuàng)立了自己的儀仗隊,為顧客提供表演。
人們對亞細亞商場的追捧也不亞于今天的胖東來,率先實踐了“顧客至上”服務理念的亞細亞,也被零售同行奉為“經營之神”。
盡管如今時代輪回,“前浪”亞細亞逐漸被“后浪”取代,但變的是形態(tài),不變的是河南生生不息的商業(yè)活力。
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,我在走訪鄭州商圈和街區(qū)時發(fā)現,這里的“二次元濃度”很高。
迎面而來的Coser和谷子店,擠滿了年輕人。
一位當地二次元愛好者告訴我,日常他們會逛老牌商城鄭州大上海城,近年來鄭州類似漫展、動漫節(jié)的活動也非常多。
天眼查數據也顯示,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(yè)、存續(xù)狀態(tài)的谷子經濟相關企業(yè)超669萬家。從區(qū)域分布來看,河南位列第五,僅次于浙江和廣東。
我了解到,河南的動漫產業(yè)發(fā)展也十分早,早在2010年前后,河南動漫企業(yè)一度達到87家,動漫產能位列全國第一方陣,很多80、90后熟悉的動漫形象“小櫻桃”“二兔”都源自河南人之手。
我想起曾在鄭州上學和創(chuàng)業(yè)的泡泡瑪特創(chuàng)始人王寧的一句話。他說,消費無非就是兩件事——滿足感和存在感。
套用這個邏輯,農業(yè)大省和人口大省的優(yōu)勢實現了河南人基本的物質滿足,吃得好的他們看重“一分錢、一分貨”,不買貴的,只買對的。
在此基礎上,豐饒的商業(yè)活力也讓河南人進一步尋求“與眾不同”的存在感,王寧早年在鄭州開過名為“格子街”的線下店,專賣潮流小商品,積累下創(chuàng)立泡泡瑪特的第一桶金,或許也是河南消費給予的底氣。
嘉御資本創(chuàng)始合伙人衛(wèi)哲的一句斷言,也印證了河南這種“接地氣”的獨特消費生態(tài)。
他說:“做國民品牌,得中原得天下,如果你能服務好‘山河四省’的消費者,你就一定能夠服務好中國其他或者絕大部分地區(qū)的消費者?!?/span>
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,河南獨特的商業(yè)氣質也影響了一類群體——豫商。
在中國商幫歷史上,比起浙商的靈活、蘇商的務實,豫商的存在感可能并不強,但如果要給這群人畫一個畫像,豫商特點是有點土、有點慢,但不守舊、敢冒險,不怕失敗,專注長期主義,帶有很明顯的“中原特質”。
著名作家李佩甫曾把河南人的性格底色總結為十二個字,十分精辟——“敗中求生、小中求活、生生不息”。
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背靠農業(yè)優(yōu)勢,雙匯、三全、好想你、白象等豫商相繼崛起,從一根火腿腸、一包方便面、一粒湯圓、一顆紅棗做起,把小品類做成全產業(yè)鏈生意。
河南出過很多的“大王”——無論是“湯圓大王”陳澤民,“豬肉大王”萬隆還是“紅棗大王”石聚彬,這些“大王”的創(chuàng)業(yè)故事無一例外的類似:
草根出身,不安于現狀,敏銳把握機會,瞄準一個不那么性感的品類,然后走南闖北,用數十年時間把生意做大。
如今新消費領域崛起的新一代“豫商”也延續(xù)了這種務實和野心。
承包熱點的胖東來創(chuàng)始人于東來本質上做的是超市生意,但于東來用所謂的品質供應鏈、“愛和自由”的企業(yè)哲學,掀起胖改風,給中國零售帶來了新故事。
蜜雪冰城創(chuàng)始人張紅超早年邊讀書邊打工,蜜雪冰城的前身是一個名叫 “寒流刨冰” 的鋪子,后因賣火了一支冰淇淋,張紅超、張紅甫兄弟開始將連鎖加盟這門苦生意做大,現在蜜雪冰城成了一個在全球擁有萬店的奶茶帝國,同樣也是一個擁有極致供應鏈的“農業(yè)公司”。
即便是如今被投資人視為性感生意的“潮玩”,起初也被不少人嘲笑“看不懂”,甚至至今也備受“天花板太低”的質疑。
但毋庸置疑的是,泡泡瑪特以獨創(chuàng)的盲盒打開了潮玩的商業(yè)化空間,王寧后來自己總結泡泡瑪特對行業(yè)的價值——一是讓潮玩實現了工業(yè)化,二是用渠道讓潮玩的價值不僅限于玩具,而是藝術,三是讓它從小眾走向大眾。
歸根到底,消費領域創(chuàng)業(yè)是一門耐心生意,它尊重時間,消費的韌性也只有被放在更長的周期里才能看見,鐘愛消費股投資的巴菲特也說過:“耐心,是面對模糊的武器?!?/span>
社交媒體上,河南本地人形容地更為貼切,河南的商業(yè)其實是經歷了農業(yè)文明的拷打,學會對利潤保持克制的同時,沒有固步自封,而是睜眼看世界,因此對商業(yè)趨勢反而有超前的敏感。
我想,不追消費風口,而是耐心創(chuàng)造消費風口,不謀一夜暴富,而是相信時間,慢慢變富,這或許是河南消費活力的底層邏輯。
“幸福感”的藝術
當然,河南并非沒有挑戰(zhàn)。
從GDP總量來看,保持多年的第五經濟大省去年再次被四川取代;在外貿產業(yè)側,“中部第一位”的優(yōu)勢面臨安徽的追趕;這些年大力扶持的文旅,湖南、江西皆是眼前看得見的勁敵。
區(qū)域經濟的轉型發(fā)展并非一蹴而就,這是一門從企業(yè)、產業(yè)到區(qū)域的經濟課題,但河南的獨特性在于,它的發(fā)展是為了人本身,是一門關于“幸福感”的藝術。
在蜜雪冰城總部,穿著“越努力、越幸運”黑色工裝的員工依舊信奉努力造夢的樸素價值觀。
在許昌,帶我去胖東來時代廣場店的本地出租車司機告訴我,在胖東來工作薪資很高,在那里工作也是一件“很有面兒”的事,保潔阿姨每月到手工資也有7000多。一路上,他向我興奮地展示胖東來各類爆品和新項目規(guī)劃,他說現在在許昌,除了曹操,大家知道的就是胖東來。
即便在崇尚“效率主義”的數字化時代里,河南企業(yè)也沒有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,為了工具而忽視人的價值,而是用數字化釋放人的潛力。
在河南,你會發(fā)現,無論像蜜雪冰城、胖東來、巴奴火鍋這樣的新消費勢力,還是如雙匯、鄭煤機集團等這樣的老牌企業(yè),像AI、低代碼、協同辦公、OKR、數據分析等這樣的“大廠黑話”,已滲透諸多河南企業(yè)一線的業(yè)務里,飛書首席商業(yè)官林嬋也曾披露過一組數據,河南是飛書增速最快的區(qū)域之一,5年時間取得了數十倍客戶量級的增長。
推動這些河南企業(yè)加速數字化的原點是人。
我了解到,在落地數字化過程中,它們會和像飛書這樣的“大廠派”一起,在一線找到深入使用數字化工具的“效率先鋒”。
比如在胖東來,來自中央廚房的效率先鋒會用飛書做中央廚房分析,來自賣場的效率先鋒會搭建貨品保質期排查系統。
胖東來還直接用飛書的多維表格把每天的業(yè)績直接向公眾展示,實現零售的“透明化”,這也印證了于東來自己說的“胖東來沒有秘密”。
巴奴集團數字化建設中心負責人殷建國也提到,門店是餐飲企業(yè)的基本單元,他認為,開好一家店的核心在于管人、管貨和管出品。
而在巴奴眼中,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管理。他說:“只有一群好的人,我們才能做出一家好的店?!被谌吮旧?,巴奴用飛書的低代碼平臺開發(fā)了門店人才訓練系統,所有的伙伴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提升技能水平。
無論是胖東來所處的超市零售,亦或是巴奴火鍋所處的餐飲行業(yè),是依賴人的生意,也是一門為人們提供幸福感的生意。
我想起被稱為“日本消費研究第一人”三浦展的一個觀察,他認為,從2021年到2043年日本和中國將進入“第五消費時代”,這一消費時代的特征是,人們提倡共享、簡約,以及能帶來可持續(xù)幸福的消費。
某種程度上,河南比這位學者提前參透了“可持續(xù)幸福消費”的終極意義,也為當下中國大力提振消費,提供了一個參照。
一切的消費最終是為了幸福,幸福感決定了經濟信心,從邊緣走向中心的河南人或許正是領悟了這一奧秘,才得以在漫長艱難的歲月里保持持續(xù)進化、生生不息的樂觀主義。
參考資料:
1、南方周末:河南如何搶到富士康
2、李翔:《因為獨特》